当前位置:主页 > 建站知识 > 网站建设 >

郑乐成杀害两人,32年后对头收复台湾,号令其后人剃发结辫

发布时间:2023-05-25 00:54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作者:开云app官网·入口(中国)官方网站
本文摘要:郑乐成杀害两人,32年后对头收复台湾,号令其后人剃发结辫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,造成台湾孤悬在外,自认正统,其实是在学郑乐成而已。两百多年前,郑乐成拥护南明,以“反清复明”的标语占据台湾,和清军举行博弈。郑氏一族(郑乐成及儿子郑经、孙子郑克塽等)占据台湾22年后,最终被康熙录用一人攻打收服。 此人的父亲、弟弟在1651年被郑乐成杀害,于是他立誓今生肯定杀敌报仇。

开云app官网·入口(中国)官方网站

郑乐成杀害两人,32年后对头收复台湾,号令其后人剃发结辫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,造成台湾孤悬在外,自认正统,其实是在学郑乐成而已。两百多年前,郑乐成拥护南明,以“反清复明”的标语占据台湾,和清军举行博弈。郑氏一族(郑乐成及儿子郑经、孙子郑克塽等)占据台湾22年后,最终被康熙录用一人攻打收服。

此人的父亲、弟弟在1651年被郑乐成杀害,于是他立誓今生肯定杀敌报仇。当得知他逃离降清后,郑乐成不禁仰天长叹:“楚国之患,其在子胥矣!” 注释:春秋末期,伍子胥之父伍奢因受馋害,和宗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,伍子胥逃到吴国,成为阖闾的重臣。

公元前506年,伍子胥协同孙武攻入楚都,伍子胥掘楚平王墓,鞭尸三百,以报父兄之仇。那么,被郑乐成如此重视的人毕竟是谁?他乐成复仇了吗? 1、降清后反清,反清后降清 看过电视剧《康熙王朝》的人应该清楚,收服台湾的人正是海军提督施琅。

不外说到施琅,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率军攻打台湾的景象,早年他降清后反清、反清后又降清的环境预计少有人知。有人可能以为他堪比三国时期的三姓家奴吕布,重复无常,其实否则,这也是其时的海内大势导致。展开全文 施琅出生在福建省晋江一个叫衙口村的小渔村,他第一次参军就投在郑芝龙(郑乐成之父)部下,郑芝龙原先为最大的海盗集团,降明之后又降清,施琅作为属下就随着一起投降已往了。出生于明朝末期的施琅,履历了崇祯明朝、李自成的“大顺”政权、清军入关等工作,动乱的时代并没能让他亲近明朝,所以,此次投清也只是顺势而为,谈不上节操问题。

不外,郑芝龙降清,他的儿子郑乐成却是最为顽固的抗清分子,被隆武帝赐名国姓,他一生都为反清复明而奔忙,厥后得知施琅被困黄岗,又知道他有大才,坚决拜访招揽。其时的广东提督李成栋因为小我私家好处起兵造反,施琅不屑与之为伍,被李成栋属下郝尚久围攻月余,没人来营救他,后退守到黄岗,郑乐成亲自率兵过来迎接他。身处困境的施琅获得郑乐成如此的礼遇,心田十分感谢,于是倾心顺从,转而反清。果真,在郑乐成的麾下,施琅及弟弟施显大展身手,逐渐成为郑乐成手下最具影响力的将领。

尤其是他献计智取厦门,为郑氏集团持久抗清奠基了基础。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既然如此,为何前文还说郑乐成杀害他的父亲和弟弟呢? 泉源是郑乐成和施琅两人都是极其自满的人:施琅虽然军事才能卓越,却恃才傲物;郑乐成虽谋略超凡,却独断专行。

郑乐成为其主,施琅却不收锋芒,在战略目标上和郑乐成背道而驰,厥后郑乐成借机排除了他的兵权。两人决裂的导火索在于一小我私家:曾德。

开云app官网·入口(中国)官方网站

曾德本来在施琅手下驱使,见施琅失势,就转投到郑乐成麾下,施琅大为愤慨,直接派人将曾德捉回,纵然郑乐成“驰令勿杀”,施琅仍然绝不踌躇地杀了他。曾德事件让施琅走到了郑乐成的对立面,厥后施琅逃脱,1651年七月初八,郑乐成斩杀施琅之弟施显,十六日斩杀施琅之父施大宣。父亲、弟弟的灭亡鞭策着施琅举行第二次降清,报仇雪恨成了施琅后半生的主调。

2、两次东征,无功而返 虽然施琅一心图谋报仇雪恨,可是降清之后他面对一个问题:他降清后反清,反清复降清,不免让当朝人对他的录用存在质疑。施琅的启用源于另一名降清将领——黄梧。黄梧降清后,当即向总督李率泰写信,鼎力大举保举施琅,并献上“平海五策”,提出迁地禁海以困郑军,相当于经济封锁,逼得郑乐成只能将眼光瞄向台湾,在1661年乐成登岸台湾,驱逐荷兰军,以此作为作战按照地。

1662年6月,清当局决定在福建成立海军,其时执掌大权的鳌拜对施琅很有好感,同意了大学士苏纳海的保举,录用施琅为水军提督。于是,中国汗青上第一位水师统帅降生了。

施琅上任后,全力投入海军的筹建和训练,在得知郑乐成于同一年病逝后,隔年向朝廷上奏《密陈进攻厦门疏》,认为“海贼景象,今是昨非,郑乐成已死,而郑经乃一顽童,难于成事”。得到朝廷同意发兵后,1663年10月21日,施琅发兵厦门,郑经手下的陈升投降。10月24日,施琅雄师从厦门出发,进攻金门,并于26日乐成拿下。

厦门、金门两岛顺利拿下,台湾却没那么容易:和前者比拟,后者远离大陆,有波澜之险。作甚波澜之险?昔年不行一世的元朝蒙古雄师两次进攻日本,却因两次台风徒劳无功,与此类似。施琅也是出征两次,无功而返。

1664年11月,施琅率领舟师从厦门出发,东征台湾。然而,当舰队杨帆行进之时,飓风突起,战船帆倒桅折,海军兵船无法逆风前行,只能被迫返回。

次年3月,施琅再次出征,到了澎湖口,骤遇暴风大作,暴雨倾注,波澜澎湃,战船纷纷被冲散,漂落至镇海、大担、浯屿、厦门、靖卫等地,施琅乘坐的战船也漂至广东潮州海面。两次东征无功而返,导致清廷逐渐丧失了武力解决的信心,最后裁撤了福建海军,将施琅调入京师任内大臣。

施琅一入京就是13年,但他丝毫没有迷恋,反而研读史籍,总结反省,效仿圣贤,修身养性;同时当真思考解决台湾问题的计谋,并交友朝野贤达,遍寻各方人士支持,力争得到康熙天子的信任,为本身的复出缔造条件。3、再统海军,平定台湾 1681年,康熙天子颠末多番询问,最终录用施琅为福建海军提督,晋太子少保。海军颠末两年的训练,于1683年6月出征,进攻台湾的屏障——澎湖。

6月11日,福建海军齐聚铜山誓师,蓝理自领先锋,。6月14日,兵分三路乘西南风向澎湖进发,船行一天一夜达到。此时的守将是郑军主将刘国轩,他虽然接到动静说施琅会进攻,却因6月“风浪不测”暗示怀疑,未曾想施琅这么快就到了。刘国轩在这场战役中以守为主,多次呈现良机而不出击,只想着等候台风到来,仇人自然退去,未曾想施琅命运也是真好,这几天一直未见飓风,直至22日施琅建议总攻,刘国轩最终众寡不敌,丢掉了澎湖。

施琅在战后上奏朝廷的《飞报大捷疏》中也说:“难道上天垂佑,皇上弥天之福”,厥后施琅广建妈祖神庙,鼎力大举鼓吹妈祖信仰,正是相信此战获得妈祖呵护,带有几份荣幸。澎湖大捷后,施琅加紧做崩溃郑军的事情,实施攻心计谋,劝降刘国轩等众。此时台湾的带领者是郑克塽,他召集军事集会,建威中镇将黄良骥提议团体大逃亡,驾船“取吕宋为基业”(即今菲律宾),其他人附议,此时他们都做好了弃台而去的筹办。

这时,澎湖之战被俘的郑军将士回到了台湾,带来了“施琅不会妄杀一人,只要投降,即可受到优待”的动静,一时间军心动摇,最终刘国轩提出:“不如举全地国界以降,量清朝恩宽,必允赦宥。” 颠末多番的接头,最终郑克塽决定:投靠清军。

开云app官网·入口(中国)官方网站

 起先施琅觉得是诈降,后郑克塽再修降表,再派刘国轩胞弟刘国昌、冯锡范胞弟冯锡韩等送至施琅军前,施琅这才相信是真的。施琅采纳了一个举措,他派康熙的侍卫吴启爵前往台湾,要求台湾全体遵制削发,剃发结辫。1683年8月13日,施琅终于乐成踏上了敌人郑乐成的按照地——台湾,此时间隔郑乐成杀害他父亲、弟弟已已往32年,郑乐成也已经死了21年。4、结语 “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。

”施琅为了报仇,整整用了32年,然而敌人早已逝去,后期他攻打台湾更多的是为立功立业而去,攻陷台湾之后也未屠戮郑乐成儿女,反倒在郑乐成坟场祭祀,追忆过往,不杀郑氏一人。郑乐成担忧施琅效仿伍子胥掘墓鞭尸,施琅反其道而行之,这位一生交战的老人好像在对英年早逝的郑乐成隔空交流:藩主,你小看我施或人了。返回,检察更多。


本文关键词:开云app官网·入口(中国)官方网站,郑乐成,郑,乐成,杀害,两人,年后,对头,收复

本文来源:开云app官网·入口(中国)官方网站-www.smasunnyboy2500.com